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华理师说

【华理师说】勤格物,提慧商,悟阳明心学(二):格己的方法

发布者: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商学院

为什么王阳明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成为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呢?无数王阳明的崇拜者,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辉煌事业?是因为它们无一例外地掌握了利器--阳明心学。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王阳明,但很难参悟阳明心学,这不是代表勤学者不努力,而是未掌握要领。那这个要领在哪呢?这个要领就是深刻理解并时时刻刻去“格”。

 1575598177652025712.jpg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我们在上一期软文《勤格物,提慧商,悟阳明心学(一):格物是什么?》中介绍了格物是什么?首先介绍了“格”是觉察、研究的意思。这个“物”是什么呢?如果以观察者自身作为边界的话,这个物可以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观察者身体以外的世界,例如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等,另一个是观察者自己。因此,格物,就是格观察者身体以外和身体以内的两个世界。

而在年轻的时候格竹子没有成功的王阳明,却在格己上做得非常成功。他说过这么两句话: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答顾东桥书》

 

杀人须在咽喉处着刀,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

---《答黄宗贤第五书》

 

第一句话,王阳明说,圣人知行合一教育的落脚点是在“心”上。那如何实践呢?第二句话,王阳明讲到了关键。就像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一样,为学的关键在“心髓入微处”。那心髓的入微处在哪呢?

如果我们有觉察自己内心的话,你就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思维都是由一个个念头组成的。这个入微处,就是一个个念头。

了解到这个为学的对象是“心”,入微处是“心”中的一个个念头。那如何操作呢?我们可以通过王阳明下面的两句话来了解。

 

毫厘千里之谬,不于吾心良知一念之微而察之,亦将何所用其学乎?

---《答顾东桥书》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

---《答友人问》

 

第一句话,王阳明说,为学的基础是在对每一个念头进行觉察,如果不能觉察的话,就会带来一念之差,又怎么做学问呢?

第二句话,王阳明从他的核心理念“知行合一”来阐述觉察的重要性。他说,对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时刻觉察就是知,而没有觉察,就是冥行,也就是我们说的白日梦。

 

 1575598201565039399.jpg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那觉察是什么呢?

王阳明也给出了答案。

 

有人对阳明自叹道:“私意萌时,分明自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阳明道:“你萌时这一‘知’,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把那私意消除去,便是立命功夫。”

---《传习录·黄修易记》

 

“你萌时这一‘知’,便是你的命根”,王阳明说这一‘知’,就是觉察。就是你脑中冒出一个‘私意’念头时,你觉察到你脑中有这个念头,就是觉察。

 1575598227391029657.jpg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下面我们来看,觉察念头会有什么效果。王阳明做了总结:

 

1、立即消除掉这个私意

 

阳明道:“你萌时这一‘知’,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把那私意消除去,便是立命功夫。”

---《传习录·黄修易记》

 

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只要对你脑中念头进行觉察,这个念头就会断掉,不会继续去想。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是立命功夫。

 

 2、成为圣人的立命功夫

 

圣人之知,如青天白日,贤人之知,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因学功夫,只从这一点明处精察去。

---《传习录·黄修易记》

 

所以说,这一‘知’是命根,抓住这个命根往前‘致’,由阴霾天的日,致出个浮云天的日来,由浮云天的日,致出个青天的日来,愚人便会摇身一变,变成贤人,摇身再变,变成圣人了。

所以王阳明说:“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传习录·陈九川记》

 

 1575598249429019286.jpg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下面我们来看,王阳明为什么成为五百年来一大儒,与他时刻保持觉察是密不可分的。

 

省察克治之功,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注意追究披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环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皇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

---《传习录·陆澄记》

 

阳明自述其用力甘苦:

.……毫厘之差乃致千里之谬,非诚有求为圣人之志而从事于惟精惟一之学者,莫能得其受病之源而发其神奸之所由伏也。若某之不肖,盖亦尝陷溺于其间者几年,怅怅支溉自以为是矣。赖天之灵,偶有悟于良知之学,然后悔其向之所为者,固包藏祸机作伪于外而心劳日拙者也。十余年来,虽痛自洗剔创艾,而病根深痼,萌藥时生。所幸良知在我,操得其要,譬犹舟之得舵,虽惊风巨浪,颠沛不无,尚犹得免于傾覆者也。夫旧习之溺人,虽已觉悔悟而克治之功,尚且其难如此,又况溺而不悟日益以深者,亦将何所抵极乎!

---《与邹谦之书》

 

梁启超看完这段话后,对王阳明的评价道:读这段话,不能不令人悚然汗下。以我们所见的阳明,学养纯粹,巍然为百世宗师,然据他的自省,则有“神奸做伏”、“作伪于外,心劳日摇”种种大病,用了十几年洗剔功夫,尚且萌藥时生,我们若拿来对照自己,真不知何地自容了。

所以,根据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强调为学之处在心,在于心髓入微处,即对心中的念头保持时刻觉察,而且这种觉察,不仅是自己的立命功夫,也是成为圣人的必经之路。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在践行自我觉察--格己上是非常严苛的。所以,最终王阳明通过格己功夫成为了一代圣人。

 

关于作者 | 陈亮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MBA项目主任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视友科技心脑科学研究实验室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正念学组委员

慧商理论提出与建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