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快报

葛剑雄教授做客华理EMBA人文哲学论坛,讲述历史地理与未来

发布者:EMBA教育项目来源:华东理工商学院

       4月24日,华理EMBA人文哲学论坛在学校第三教学楼三阶上教室举行,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第四次来到华理EMBA的教室,给大家作了主题为“历史地理与未来——以丝绸之路为例”的演讲。葛剑雄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常委。他长期致力于人文、历史、地理方面的研究,发表史学著作20余部,论文百余篇,被国务院委员会、教育部评委“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奖者”。相比其专业,葛教授对于现实的关怀显然让他更有“名气”,因其敢言,人称“葛大炮”,他积极运用“公话”(公共话语)发表观点,这些观点大多都引起媒体及大众的广泛关注。葛教授虽然早已过花甲年龄,但是讲台上的他依然精神抖擞,声音铿锵有力!讲座历时两个小时,同学们听得津津乐道,提问环节更是精彩绝伦,此次讲座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高潮。


          
葛剑雄教授作讲座


       葛教授长期从事的研究就是历史地理。讲座伊始,他首先更正人们的误解观点:所谓历史地理就是历史时期的地理,而不是说历史加上地理。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学问它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在于它是变化的。就是因为历史时期,过去的地理跟今天的地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然变化了所以就有了研究的必要性。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要素、分布及变化,那就很难理解中国的历史,以及世界的历史。

       举例来说,有人质疑为什么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文化的摇篮?葛教授解释道:历史上黄土高原以及黄土冲击的平原,土质结构很疏松,上面没有茂密的森林,适合开发的就是黄土高原冲下来的黄土淤积起来的华北平原,或者分的精确一点就是黄河、淮河、海河连起来的一块平原。因为这里人可以容纳的多,形成成片的农业,最后形成国家、形成民族。还有一个原因当初黄河流域的气侯条件比现在的好,降水量比现在多,气温比现在高,比现在温暖。所以曾经山上、丘陵上有茂密的植被,平原上的土地比较肥沃,容易开发。这就是历史上的黄河流域的地理条件可以成为中华民族摇篮的根本之所在。

       历史地理所研究的人文地理、政治地理,地缘政治这些方面跟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关系是很密切的。葛教授用历史的地理情况的发展和演变详细解释了人们关于历史建都为何在北方?关于钓鱼岛归属的争议,目前提出的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发展区域是否合理,上海的历史与今天,以及气候变暖是否真的是变暖。历史上的变化,如果了解的话,那么对今天和未来,虽然不能够直接解决问题,但是它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最后葛教授以丝绸之路为例阐述现在建设新丝路、发展丝路经济的倡议是否可行。他认为历史上丝绸之路不是出于中国人的需求,而是出于外国人,就今天新疆、中亚、西亚、欧洲,是他们有需求。所以这条路主要是他们开他们维持的。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就知道,中国古代是没有这个外贸的观念的,中国历来没有外贸部,连外交部都没有的。今天要建丝绸之路得利的是我们。我们看中中亚的油气、棉花,看重这条交通要道,可以把这些东西送到欧洲去,问题是怎么让人家也重视这条丝绸之路呢?今天要想重开丝绸之路,中国要保证畅通,中国有没有准备去控制那块地方?我们考察这个过程,如果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都弄清楚的话,至少我们今天来规划未来的丝绸之路的时候头脑会比较清醒,会看到它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像洪流开闸一样一个接一个,针对北京是否会迁都、历史上日本整个民族是否是从中国分化出来的,葛教授给出了客观而极具共鸣的回答,赢得阵阵掌声。历史上元朝定都北京考虑的是防御,当今定都北京,因为中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从国防和迁都成本考虑都不可能会的;汉朝的时候日本就跟中国打交道了,当时称他为倭奴,它从来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像朝鲜、越南、琉球都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日本不是。日本政治机构从唐朝学来的,文字也是唐朝过去的,日本的话很多发音也是因为中国唐朝的发音,这都得益于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谁先进就向谁学习,一定要学最先进的,这也是日本为什么发展迅猛的原因。

       丰富的第二课堂是EMBA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理EMBA开设了管理前沿、科技创新、人文哲学三大系列论坛,广泛邀请国内外管理、科技、人文大事为EMBA学生发布主题演讲,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和实践,为学生建立一个与大事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开拓学生眼界,提升个人修养。这次葛剑雄教授的讲座就是人文哲学讲座的一场,学生们对葛老师精彩的演讲非常满意。